来源:科大烽火 在不少军事题材的影视剧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坦克、装甲车风驰电掣般地行驶在各种地形上,那威风凛凛的模样让人热血沸腾。可你有没有想过,当这些“钢铁巨兽”在大阅兵的时候驶上城市街道时,履带会对路面造成严重破坏吗?今天,咱们就一起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个有趣的问题。 先来说说坦克和装甲车的“行走利器”——履带。鞋子,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其次是车轮和马蹄铁,嗯对,还有履带...... 履带的设计堪称精妙,由主动轮驱动,围绕着主动轮、负重轮、诱导轮和托带轮形成一个柔性链环。履带板之间通过履带销连接,组成了履带链环。履带板两端有孔,能与主动轮紧密啮合,中部的诱导齿可以规正履带,防止车辆转向或侧倾时履带脱落,而与地面接触一面的加强防滑筋,则大大增强了履带与地面的附着力,这也是坦克能爬坡、越壕、涉深水的关键所在。 在早期,坦克和装甲车大多采用纯金属履带。这种履带在战场上确实表现出色,强大的抓地力和耐磨性,让坦克装甲车辆在复杂的野外环境中畅行无阻。可一旦行驶到城市街道上,问题就来了。 金属履带与路面直接接触,在车辆巨大的重量和行驶时的摩擦力作用下,很容易对路面造成严重破坏。想象一下,在大阅兵时,一辆辆老式坦克和装甲车隆隆驶过,金属履带就像锋利的“切割机”,在路面上留下一道道深深的压痕,甚至将路面的沥青或水泥刮碎。阅兵结束后,市政部门就得忙着对这些受损路面进行修补维护,那场面,可真是让他们头疼不已。 记得有一年,南京军区调动了一个坦克团开上南京长江大桥,检验大桥的坚固程度和战备状态,62式轻坦克就没有挂胶履带,于是使用了很厚的草袋子铺面,并洒上水,坦克过桥时禁止停车,禁止刹车,禁止履带大转向。 不过,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化坦克和装甲车的履带系统有了重大改进,挂胶履带应运而生。挂胶履带,简单来说,就是在每个履带板上镶嵌了耐磨橡胶块。这些橡胶块可别小瞧,就像是给履带穿上了一层柔软的“鞋子”。 当车辆行驶时,橡胶块与路面接触,起到了缓冲和保护作用。橡胶的柔韧性可以有效减少履带对路面的冲击力和摩擦力,大大降低了对路面的损害程度。有了挂胶履带,即使坦克和装甲车在城市街道上行驶,也不会轻易对路面造成明显损伤,市政部门终于能松口气了。 但事情往往没有那么完美。对于装甲兵来说,挂胶履带并非十全十美。挂胶履带在抓地性能方面稍显逊色,尤其是在一些极端路况下,比如泥泞、湿滑的地面,橡胶块可能无法像金属履带那样提供强大的抓地力,影响车辆的行驶稳定性和通过性。 而且,橡胶块的磨损速度相对较快,在长期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这不仅增加了维护成本,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所以,在野外训练或作战时,为了追求更好的性能,很多坦克依然会选择使用不挂胶的金属履带。 除了挂胶履带,还有一种纯粹意义上的橡胶履带,主要用于一些轻型战车。橡胶履带是用橡胶和骨架材料制造的,具有重量轻、降噪效果好、幅面宽通过性佳、抗腐蚀性强等优点。例如M113装甲输送车换装橡胶履带后,重量比钢制履带减轻了56%,不仅行驶速度更快、加速性更好,耗油量也减少了,续航距离增加。在降低噪声方面,橡胶履带基于橡胶的弹性和形变能力,能让主动轮与履带间的咬合、摩擦“软着陆”,大幅降低噪声。 然而,橡胶履带也存在强度有限、寿命较短的短板,在极端环境或复杂路况下,容易出现裂纹、裂口,甚至断裂,一旦发生断裂,就必须整体换新,这无疑增加了使用成本和维护难度。 坦克和装甲车的履带对街道的影响,取决于履带的类型。现代化的挂胶履带和橡胶履带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路面的破坏,但各自也面临着性能和维护方面的挑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相信未来会有更先进的履带技术出现,既能减少对路面的损害,又能满足装甲兵在各种复杂环境下对车辆性能的高要求。到那时,坦克和装甲车或许就能在城市街道和野外战场都游刃有余,而市政部门也不用再为路面的安危提心吊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