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时节,在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产业路1号的乾泰工业园内,报废新能源汽车经智能产线有序拆解,退役动力电池蝶变为新能源动力,报废汽车转化为再生原料——扎根于此的乾泰技术,历经9年发展,已构建起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的全生命周期循环体系。 这家成立于2016年的高新技术企业,如今已建成4类智能装备、26条生产线,形成年拆解4万辆报废汽车、3万吨退役动力电池的处理能力。作为深高速集团控股的“专精特新”企业,其业务覆盖报废车回收拆解、电池梯次利用、材料再生全链条,构建起从 “废弃物” 到 “再生资源” 的闭环。 在乾泰技术的智能车间,报废车辆经柔性拆解线处理,各类总成、组件转为维修备件,报废整车还原为高价值原料。 据了解,退役动力电池通过健康评估分流:状态良好的电芯重组为新能源装备,广泛应用于各种新能源场景;失效电芯经物理分离,实现能源金属元素的原料级回收。 技术创新是乾泰技术循环体系的核心支撑。企业拥有20项专利,参与编制多项行业标准,并联合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开展绿色回收技术攻关。如今,乾泰技术不仅为比亚迪、赣锋锂业等龙头企业提供服务,更通过与陕西交通城市矿产公司合作拓展西北市场。 在深汕打造深圳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核心承载区的蓝图中,乾泰技术这位“循环管家”正以资源再生之力,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绿色发展注入持久动能。 南方+记者 陶清清 通讯员 深汕宣 罗植方 图片 罗植方 【作者】 陶清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