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浪淘沙、历经蜕变,造车新势力“十年而立” ——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伴随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造车新势力们从成立之初的无人问津,到野蛮生长、优胜劣汰,再到如今成功地实现阶段性的突围,不仅销量稳步攀升,而且还建立起稳定的价格、服务体系,已然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造车新势力们仍面临诸多挑战,“淘汰赛”还远未停止。 新中国成立75年来,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75年间,中国汽车市场蓬勃发展,由弱到强。尤其近十年来,在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浪潮中,自主品牌借助新能源赛道异军突起,跨国车企借力中国市场加速转型,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成为“引领者”的难得机遇。为此,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特别推出系列报道,全面、系统地展开回顾与盘点,今日推出第三篇:大浪淘沙、历经蜕变,造车新势力“十年而立”。 “一家创业公司活10年真不容易,感谢大家一路并肩作战。”2024年8月27日,小鹏汽车迎来公司成立十周年的特别日子,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动情地说道,“造车很苦,但是很酷。” 今年11月,同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蔚来汽车也将迎来“十周岁生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经济、科技等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尤其近十年来,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汽车这一新兴领域孕育出蓬勃发展的造车新势力。伴随着命运齿轮的转动,造车新势力们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为中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从野蛮生长到大浪淘沙 指针回拨到2014年,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正式向中国首批车主交付Model S车型,标志着这家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在首批车主名单之中,时任易车网董事长兼CEO即蔚来汽车CEO李斌以及UC优视董事长兼CEO俞永福(何小鹏为UC优视创始人)赫然在列,中国互联网和科技行业精英对新能源汽车的热情与想象已跃然纸上。 理想L9 更为关键的是,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利好政策持续加码,补贴激励措施密集发力。从2009年我国启动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实施新能源汽车补贴,到2014年对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再到2020年提出碳达峰与碳中和“双碳”目标…… 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大量资本敏锐洞察到了新能源汽车崛起的风向,纷纷涌入新赛道,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2014年,包括游侠汽车、乐视汽车、小鹏汽车、合众汽车、蔚来汽车和奇点汽车在内的多家造车新势力相继成立,新势力品牌“造车元年”由此而来。在随后的2015年、2017年,威马、天际、零跑,爱驰汽车、拜腾等也相继入场……造车新势力进入“野蛮生长”阶段。 然而,伴随市场竞争加剧,补贴退坡等因素,大量造车新势力相继面临生存危机,资金链断裂、产品竞争力不足等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大浪淘沙,多数品牌半路夭折,有的甚至还未开始交付车辆便惨遭淘汰。 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对新能源汽车企业而言,同样如此。直到如今,造车新势力的“淘汰赛”也远没有停止,威马、高合、天际等都来到了市场边缘。 “通过优胜劣汰,一些优秀的造车新势力脱颖而出,对整个行业起到推动作用。”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在造车新势力企业的“一进一出”之间,也促进和刺激了行业的发展。 从无人问津到津津乐道 近年来,伴随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造车新势力们从成立之初的无人问津,到野蛮生长、优胜劣汰,再到如今成功地实现阶段性的突围,不仅销量稳步攀升,而且还建立起稳定的价格、服务体系,已然成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蔚来ET5 2022年,哪吒、蔚来、小鹏和零跑年销量齐齐跨越十万辆“生死线”。进入2024年,头部的造车新势力继续提速。此外,小米、赛力斯等“新新势力”强势加入,进一步搅动着市场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于传统自主品牌由下至上的产品布局,不少新势力品牌在进入市场之初,便选择了30万元以上市场区间,例如蔚来目前产品均价都超过30万元,赛力斯去年底发布的问界M9售价更是超过50万元。“造车新势力积极布局30万元以上市场,对于一些豪华车品牌造成了较大冲击,”崔东树说道。 在崔东树看来,“造车新势力推动了产业链的快速完善,对行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它们也带来了智能电动化的超强发展,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也表示,“造车新势力带来了很多新的理念与运作模式,它们敢于投入、敢于创新。” 十年而立,造车新势力们凭借创新的技术、独特的产品理念和灵活大胆的市场策略,逐渐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它们不仅是汽车产业的重要参与者,还是推动国内传统豪车市场份额重新洗牌与新能源汽车市场格局重塑的生力军;更为引人关注的是,小鹏汽车和零跑汽车还分别成功地吸引了大众、Stellantis集团等汽车巨头“反向合资”,成为外资大佬眼中的“香饽饽”。 从无人问津到津津乐道,造车新势力们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不过,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造车新势力们仍面临诸多挑战。“在智能网联化的‘下半场’,车企将开启更高阶的竞逐,企业全方位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同时,多数造车新势力还尚未实现盈利,始终面临着‘淘汰赛’的持续冲击。”崔东树强调,“造车新势力要从‘小而美’成长到‘大而全’,形成全方位都比较强的大企业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图/文 中国经济网记者 张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