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车企承诺缩短账期至60天内,促进汽车产业链生态改善向好 6月10-11日,比亚迪、吉利、上汽、长城等车企承诺表示:将供应商支付账期统一为60天内。我们认为该承诺有效缓解市场此前对车企还款能力的担忧,或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纵观零部件→整车厂→经销商的链条,24年三大环节的平均资金周转率分别为4.5/2.2/8.9(零部件为应收),此次账期缩短,将传导资金向产业上游转移,我们预计整车厂向上平均输出约424亿元,短期可能造成一定现金流压力,但我们认为资金敞口影响可控(银行授信正常进行,车企可根据情况和节点有序推进);零部件普遍受益于生态改善,此前“收现比”承压的企业,有望获得较大的货币补充。经销商端或继续保持高付款率,维持相对稳定。综合来看,我们看好国内具备强全球竞争力的车企,以及零部件头部企业。 车企账期缩短对整车公司影响有限,折扣收窄有利于行业良性竞争 1)账期缩短至60天以内,对整车企业现金流压力有限:我们认为,车企账期调整或对短期经营性现金流有一定影响(24年国内主流车企普遍账期在110天以上),但考虑到借贷利率,置换为银行贷款对企业影响有限,商业活动正常进行。60天账期全面看齐国际龙头车企(23年大众为40,24年丰田、福特分别为72/56),或有利于中国品牌海外市场拓展、品牌形象及产品建设。 2)“价格竞争”暂停,折扣率收窄利于行业良性竞争:5月下旬,车市开启新一轮降价,消费者产生观望情绪(降价过程中,消费者倾向于等更便宜价格)。上周末行业达成“反内卷”共识,我们认为,价格趋稳下,短期车企促销费用或降低,消费者有望在价格稳定后购车;长期有利于全球化、头部车企稳健发展。 供应链现金流有望转好,汽车零部件企业资金或进一步充裕 我们预计主机厂的账期缩短,将有效提升上游零部件企业的资金周转能力和在手现金水平。我们选取申万零部件成分股中市值前20的企业,22-24年平均应收账款(含票据)周转率为5.2/4.8/4.5,此次车企承诺缩短账期,或有效扭转促进零部件龙头企业周转率向上。24年企业平均货币资金为87亿元,假设应收账款周转率提升至6(对应60天),货币资金平均约有32亿元提升(+37%,如不考虑华域汽车的特殊点,平均约有18亿元提升)。同时,应收账款下降,相关计提减值损失有望同步减少,公司利润层或有边际改善。展望25H2和26年,零部件企业或能更从容地规划生产研发,提升企业运营的灵活性和抗风险能力,尤其利好零部件头部企业。 自主乘用车出口高增,建议关注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龙头 在国内市场,自主品牌的车型竞争力领先,正驱动外资品牌出清。24年15万元以下/15-30万元/30万元以上市场市占率分别达80%/48%/42%,同比+7/14/4pct,在各价格段中的自主替代逻辑已得到验证。进入25年,中国品牌将继续发挥新能源车型的竞争力,在海外抢占丰田、大众等龙头车企的份额,带动出口销量攀升。根据乘联数据,5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7.5万辆,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10%;1-5月乘用车厂商出口200万辆,同比增长3%。我们认为,全球市场为中国车企长期增长的重要蓝海市场,建议关注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龙头。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致需求不足,芯片短缺问题持续。
|